在叢日明眼中,中央美院是藝術人夢寐以求的學府,對于讀研或者讀博,他真心建議學子們工作2-3年后再去深造學習,舉例說趙括雖然天資聰慧,又有名師指點,卻因為沒有實踐,最后終究失敗。當你在工作中實踐過、磨礪過,再回到校園聽導師講著同樣的講義和課程,理解卻是天壤之別。我很慶幸能夠在實踐后再帶著問題和學習的心態(tài)去聽課,那種體會不能言喻。
首要好用,美觀其次、再次求奇
十多年的設計經(jīng)歷讓叢日明最有印象的項目并不是近些年設計的大院豪宅,而是他剛剛入行不久做的一位阿姨家的住宅。印象深刻也并不是因為作品有多完美,而是在設計過程中,改變了他對設計的一些理解。叢日明說道,“初出茅廬的我,總覺得自己是最有品位的,為了有設計感而設計,如果自己的設計不被客戶采納就一定是甲方?jīng)]有品位。這也是很多科班出身的新入行設計師都有的書生架子吧?這個阿姨是一位居家好手,同時又是職業(yè)經(jīng)理講師。因為自己的書生架子,雖然在和她的溝通和執(zhí)行過程中遇到過一些問題,但是最后還是愉快的解決了,而且阿姨的才華讓他對設計之路有了深入的思考,那就是“家”的概念?!八秸屑彝晔屡d,工裝有待企如家”,設計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賦予鋼筋水泥“家”的功用。真正好的設計,其實都是一種工具,究其本質還是要好用,那些為了求奇求特的所謂“設計”,不能被甲方所接受,其根本上是我們設計工作者的矯情和不生活造成的。再回看米蘭大咖的設計作品,把奇貨賦予了好用,那么設計者自然是大師。”所以自那以后,這么多年來,他一直秉承的設計重心排序是:首要好用,美觀其次、再次求奇。